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疫苗通过模拟病原体(如病毒或细菌)刺激免疫系统,使其产生特异性抗体,当人体再次接触相同病原体时,免疫系统能迅速识别并消灭它,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疫苗接种每年可避免200万至300万例死亡。
个体保护
接种疫苗能有效预防多种严重疾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乙肝等,根据中国疾控中心(CDC)数据,我国自实施乙肝疫苗接种以来,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从1992年的9.7%降至2020年的0.3%。
群体免疫
当足够比例的人群接种疫苗后,疾病传播链会被打断,从而保护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者),麻疹的群体免疫阈值约为95%,即至少95%的人口接种疫苗才能有效控制传播。
最新疫苗接种数据
以下是部分疫苗的最新接种情况和疾病防控效果(数据来源:WHO、中国疾控中心、美国CDC)。
2023年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部分疫苗)
疫苗种类 | 全球覆盖率(2023) | 中国覆盖率(2023) | 疾病防控效果 |
---|---|---|---|
乙肝疫苗 | 85% | 99% | 减少90%以上乙肝感染 |
麻疹疫苗 | 81% | 95% | 减少73%麻疹死亡 |
脊髓灰质炎疫苗 | 86% | 99% | 全球近消灭状态 |
HPV疫苗 | 15%(全球) | 40%(适龄女性) | 减少70%宫颈癌风险 |
(数据来源:WHO Immunization Data 2023,中国疾控中心《2023年全国免疫规划工作报告》)
中国2023年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卡介苗(结核病):99.2%
- 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98.7%
- 麻腮风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96.5%
(数据来源:中国疾控中心《2023年全国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统计》)
常见疫苗及适用人群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
我国实行免疫规划政策,为儿童免费提供11种疫苗,预防12种疾病,包括:
- 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 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
- 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小儿麻痹症
- 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麻腮风疫苗: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
成人及特殊人群疫苗
- HPV疫苗:预防宫颈癌及其他HPV相关疾病(推荐9-45岁女性接种)
- 流感疫苗:每年接种,尤其推荐老年人、慢性病患者
- 肺炎球菌疫苗:适用于65岁以上老人及免疫力低下者
- 带状疱疹疫苗:50岁以上人群可接种,降低带状疱疹风险
疫苗安全性与常见疑问
疫苗是否安全?
疫苗在上市前需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和WHO均对疫苗质量进行持续监测,不良反应多为轻微,如局部红肿或低热,严重副作用极为罕见。
接种后仍感染,疫苗是否无效?
疫苗的保护率并非100%,但接种后即使感染,症状通常较轻,新冠疫苗虽不能完全阻断感染,但可大幅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哪些情况不宜接种?
- 对疫苗成分严重过敏
- 急性发热性疾病期间
- 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需医生评估)
如何科学安排疫苗接种
- 遵循国家免疫规划:按时接种免费疫苗,确保儿童获得基础免疫。
- 关注补充疫苗:如流感疫苗、HPV疫苗等,根据自身需求接种。
- 旅行前咨询:前往特定地区(如非洲、南美)前,需接种黄热病、霍乱等疫苗。
- 记录接种史:保存接种证,便于后续医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