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冠疫情统计表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对全球各国造成了深远影响,中国作为最早发现并报告疫情的国家,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以下是根据公开数据整理的国内部分地区在2020年至2023年间的疫情统计数据。
2020年疫情数据
2020年是新冠疫情在中国首次大规模暴发的年份,以下是部分地区的统计数据:
-
湖北省:截至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时,湖北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7803例,其中武汉市50008例;累计死亡病例3215例,其中武汉市257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3494例,其中武汉市46442例。
-
北京市:2020年6月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中,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35例,无症状感染者33例,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935例,死亡9例。
-
上海市:2020年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49例,无死亡病例,输入性确诊病例1217例。
-
广东省:2020年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035例(含境外输入),死亡8例,其中广州市报告确诊病例547例,深圳市报告确诊病例498例。
-
黑龙江省:2020年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44例(含境外输入),死亡13例,其中哈尔滨市报告确诊病例462例。
2021年疫情数据
2021年,随着德尔塔变异株的出现,国内多地出现局部疫情: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年1月聚集性疫情中,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69例,无症状感染者380例。
-
江苏省南京市:2021年7月禄口机场疫情中,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35例,波及全国多个省份。
-
福建省厦门市:2021年9月疫情中,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31例,其中厦门市236例。
-
陕西省西安市:2021年12月疫情中,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053例,是武汉疫情后单地最大规模疫情。
-
云南省瑞丽市:2021年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97例,由于地处边境,多次发生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疫情。
2022年疫情数据
2022年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主流毒株,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
-
上海市:2022年3-5月疫情期间,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2705例,无症状感染者591336例,这是上海疫情最严重的一波。
-
吉林省:2022年3月疫情期间,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0000余例,其中长春市24000余例,吉林市16000余例。
-
北京市:2022年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639例,其中11月疫情单日新增突破4000例。
-
广东省:2022年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过10万例,其中广州市报告约17万例(含无症状感染者)。
-
重庆市:2022年11月疫情高峰期间,单日新增突破9000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过5万例。
2023年疫情数据
随着防控政策调整,2023年疫情数据呈现新特点:
-
全国范围:2023年1月8日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1月全国在院新冠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54435例。
-
北京市:2023年1月疫情高峰期间,发热门诊单日就诊量最高达7.3万人次,急诊量最高达5.2万人次。
-
上海市:2023年1月监测数据显示,全市发热门诊就诊量峰值达到8.5万人次,是平日的20倍以上。
-
四川省:2023年1月疫情高峰期间,全省发热门诊单日就诊量超过20万人次。
-
浙江省:2023年1月疫情高峰期间,全省发热门诊单日就诊量突破40万人次。
疫苗接种数据
截至2023年6月,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 第一剂次接种:13.45亿人
- 全程接种:12.74亿人
- 加强免疫接种:8.93亿人
- 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率:96.1%
- 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率:92.3%
医疗资源数据
疫情期间全国医疗资源扩容情况:
- 重症床位:从2022年11月的13.8万张增加到2023年1月的21.6万张
- ICU床位:从2022年11月的5.5万张增加到2023年1月的10.6万张
- 发热门诊:从2022年11月的1.4万家增加到2023年1月的1.6万家
- 急诊科室:2023年1月全国共设置急诊科室2.9万个
经济影响数据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部分数据:
- 2020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为有记录以来首次负增长
- 2020年全年GDP增长2.3%,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低增速
-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
- 2022年全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6.3%
- 2022年国内旅游人次25.3亿,同比下降22.1%
国际比较数据
截至2023年6月的全球疫情数据比较:
- 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7.6亿例
- 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亿例
- 印度累计确诊病例:超过4400万例
- 中国累计确诊病例:约99万例(官方统计)
- 全球每百万人口确诊病例:约9.7万例
- 中国每百万人口确诊病例:约700例
新冠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上数据展示了中国在疫情防控中的努力和成效,也为未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相关防控措施也在不断优化调整,以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