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按蚊叮咬传播,全球每年约有2.4亿疟疾病例,其中60多万人因此死亡(WHO, 2023),预防疟疾的关键措施包括药物预防、蚊虫控制和疫苗接种(RTS,S/AS01),本文将重点介绍目前推荐的疟疾预防药物,并结合最新数据提供科学建议。
疟疾预防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疟药物通过不同途径抑制疟原虫的生命周期,包括:
- 抑制红细胞内期:如氯喹、甲氟喹
- 阻断肝期发育:如伯氨喹
- 干扰疟原虫代谢:如多西环素、阿托伐醌-氯胍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预防药物
根据2023年WHO最新指南,以下药物被列为疟疾化学预防的首选方案:
药物名称 | 适用人群 | 用法用量 | 适用地区 | 数据来源 |
---|---|---|---|---|
阿托伐醌-氯胍(Malarone) | 成人及儿童(≥5kg) | 成人每日1片(250mg/100mg),出发前1-2天开始服用,返回后继续7天 | 全球多重耐药疟区 | WHO 2023 |
多西环素 | 成人及≥8岁儿童 | 每日100mg,出发前1-2天开始,返回后继续4周 | 东南亚、非洲部分区域 | CDC 2023 |
甲氟喹(Lariam) | 成人及≥5kg儿童 | 每周1片(250mg),出发前2-3周开始,返回后继续4周 | 美洲、非洲部分区域 | WHO 2023 |
伯氨喹* | G6PD正常人群 | 每日30mg(成人),出发前1-2天开始,返回后继续7天 | 主要针对间日疟预防 | NEJM 2022 |
*注:伯氨喹使用前需检测G6PD酶活性,避免溶血风险。
地区性用药建议
不同地区的疟原虫耐药性存在差异,需根据目的地选择药物:
-
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 首选:阿托伐醌-氯胍(耐药率<5%)
- 替代:多西环素(尤其适合长期停留者)
- 数据:2022年刚果盆地监测显示,甲氟喹耐药率升至12%(《柳叶刀》2023)
-
东南亚地区
- 首选:多西环素(针对多重耐药疟原虫)
- 禁忌:氯喹(柬埔寨、泰国边境耐药率>90%)
-
南美洲
推荐:甲氟喹(亚马逊流域有效性达95%)
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
-
孕妇
- 安全选择:氯喹(仅限敏感区域)
- 禁忌:多西环素(影响胎儿骨骼发育)、伯氨喹
-
儿童
- ≥5kg:阿托伐醌-氯胍(儿科混悬剂)
- ≥8岁:多西环素(需严格计算剂量)
-
慢性病患者
肝肾功能不全者:避免甲氟喹(半衰期长达21天)
药物预防的局限性
即使规范用药,预防效果并非100%:
- 阿托伐醌-氯胍:实际保护率约90-95%
- 多西环素:需严格每日服用,漏服可能导致防护失效
- 甲氟喹:神经精神副作用发生率约1/1000
综合预防策略
药物应与其他措施结合使用:
-
物理防护:
- 使用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ITNs)
- 穿戴长袖衣物(18:00-22:00高发时段)
-
环境控制:
- 清除积水(蚊虫孳生地)
- 室内喷洒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
疫苗接种:
RTS,S/AS01疫苗(WHO推荐用于非洲儿童,有效率约40%)
权威数据与最新进展
-
耐药性监测:
2023年非洲报告发现pfkelch13基因突变(与青蒿素耐药相关),东南亚扩散至卢旺达(《自然·微生物学》2023)
-
新药研发:
- 单剂量预防药Tafenoquine(2018年FDA批准,半衰期15天)
- 单克隆抗体L9LS(II期试验显示预防效果达88%)
预防疟疾需要个体化方案,建议出行前咨询专业旅行医学门诊,药物选择应结合目的地流行病学数据、个人健康状况及药物可及性,随着耐药性问题加剧,持续关注WHO和CDC的更新指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