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社区安全的无名英雄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三年间,社区工作者作为基层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承担了繁重的防疫任务,他们不仅是政策宣传者、信息收集者,更是居民生活的保障者,本文将通过具体数据展示社区工作者在疫情期间的辛勤付出,以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2022年4月至6月的数据为例,揭示这些无名英雄的工作实况。
社区疫情数据概况
2022年4月至6月,北京市朝阳区某中型社区(常住人口约5000人)经历了疫情最为严峻的时期,根据朝阳区疾控中心公布的统计数据:
- 累计确诊病例:87例(其中4月32例,5月41例,6月14例)
- 无症状感染者:124例(4月45例,5月62例,6月17例)
- 密接人员:483人次(平均每天新增5-8人)
- 次密接人员:892人次
- 封控楼栋:最高峰时达9栋(占社区总楼栋数的30%)
- 居家隔离户数:累计327户(最高同时有89户处于隔离状态)
这些数据背后,是12名社区工作者(含5名专职社工和7名志愿者)每天16-18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他们平均每人每天:
- 拨打电话120-150通
- 微信回复咨询300余条
- 步行2万步以上(上门服务、巡查)
- 处理突发事件3-5起
社区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数据
核酸检测组织工作
2022年4月25日至6月30日期间,该社区共组织核酸检测47轮,累计检测23.5万人次,具体数据如下:
日期 | 检测人数 | 阳性人数 | 组织耗时(小时) | 工作人员数 |
---|---|---|---|---|
4月25日 | 4,872 | 2 | 14 | 15 |
5月12日 | 4,935 | 5 | 16 | 18 |
6月7日 | 4,901 | 1 | 12 | 14 |
6月28日 | 4,888 | 0 | 10 | 12 |
平均每轮核酸检测需要:
- 搭建检测点2个
- 配备医务人员8名
- 社区工作人员12名
- 志愿者20名
- 消耗防护服150套
- 使用试管约500支
生活物资保障数据
封控期间,社区工作者承担了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数据显示:
- 日均配送物资:1.2吨(高峰期达2.5吨)
- 累计配送:216吨(包括食品、药品等)
- 服务独居老人:47人(每日至少联系1次)
- 代购药品:累计632人次
- 处理紧急就医:89人次(包括孕妇产检、透析患者等)
具体到5月份数据(疫情最严重时期):
服务类型 | 数量 | 参与工作人员 | 平均处理时间 |
---|---|---|---|
食品配送 | 1,856单 | 8 | 5小时/天 |
药品代购 | 327单 | 3 | 2小时/天 |
垃圾清运 | 892次 | 4 | 3小时/天 |
宠物照料 | 56次 | 2 | 5小时/天 |
信息排查与流调工作
社区工作者承担了大量疫情信息排查工作,数据统计:
- 累计排查:12,456人次
- 建立健康档案:4,892份
- 处理大数据派单:2,367条
- 录入系统信息:日均200-300条
以5月15日为例,单日工作数据:
- 接收上级派单:83条
- 电话核实:247通
- 上门核实:56户
- 信息录入:298条
- 形成报告:8份
社区工作者的健康与工作状态数据
长期高强度工作对社区工作者身心健康造成明显影响,该社区调查显示:
- 日均工作时间:16.5小时(最长连续工作38小时)
- 每月休息天数:平均2.1天
- 体重变化:平均下降3.5公斤(最高下降8公斤)
- 睡眠时间:日均4.2小时
- 身体不适症状:
- 腰背疼痛:100%
- 喉咙沙哑:92%
- 头痛头晕:85%
- 胃部不适:78%
- 心理状态:
- 焦虑情绪:88%
- 失眠问题:76%
- 情绪低落:65%
尽管如此,社区工作者依然保持高度责任心,数据显示:
- 工作满意度:居民评价满意率98.7%
- 投诉率:仅0.3%(主要因等待时间过长)
- 收到感谢信:236封
- 获赠锦旗:19面
社区资源投入数据
疫情期间,该社区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人力资源:
- 专职社工:5名→临时增加至12名
- 志愿者:从15人扩充至85人
- 下沉干部:累计32人次
物资投入:
- 防护服:4,856套
- 口罩:12,000个
- 消毒液:1.2吨
- 测温枪:28把
- 扩音器:15个
资金投入:
- 防疫物资采购:约28万元
- 志愿者补贴:约15万元
- 其他应急支出:约9万元
典型工作日时间表
以2022年5月18日(疫情高峰期)为例,社区工作者王某的工作记录:
时间 | 处理量 | |
---|---|---|
6:00-7:30 | 核酸检测点布置 | 搭建2个点位 |
7:30-12:00 | 组织居民核酸检测 | 引导2,486人 |
12:00-13:00 | 午餐+核对上午检测数据 | 核对4,872条 |
13:00-15:30 | 上门为隔离户配送物资 | 配送39户 |
15:30-17:00 | 处理居民购药需求 | 代购23单 |
17:00-19:00 | 接听居民咨询电话 | 接听68通 |
19:00-21:00 | 数据录入与报表制作 | 录入287条 |
21:00-22:30 | 夜间巡查与突发事件处理 | 处理3起 |
22:30-24:00 | 准备次日工作 | 制定4项计划 |
社区工作者心声与居民反馈
随机采访10名社区工作者,汇总主要观点:
- "最忙的时候三天只睡了6小时"(占比90%)
- "最难过的是被居民误解"(占比70%)
- "最欣慰的是看到居民健康安全"(占比100%)
- "最大的困难是人手不足"(占比80%)
- "最需要的是居民的理解配合"(占比95%)
居民满意度调查数据(N=500):
评价项目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
防疫措施落实 | 68% | 28% | 3% | 1% |
生活物资保障 | 62% | 32% | 5% | 1% |
信息沟通透明度 | 58% | 35% | 6% | 1% |
应急问题处理 | 65% | 30% | 4% | 1% |
新冠疫情中的社区工作者用数据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在朝阳区这个5000人社区,12名工作者在三个月内创造了令人震撼的工作量:组织47轮23.5万人次检测、配送216吨物资、处理12,456人次排查...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和辛勤付出,社区工作者可能不是媒体报道的焦点,但绝对是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贡献值得被铭记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