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最新数据分析
济南市最新疫情通报
根据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11月15日24时,济南市新增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32例,这些新增病例主要分布在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和历城区等主城区,其中历下区报告12例,占比最高,达到37.5%;市中区报告8例,占比25%;槐荫区报告5例,占比15.6%;天桥区报告4例,占比12.5%;历城区报告3例,占比9.4%。
从感染途径分析,这32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中,有18例为外省输入关联病例,占56.3%;8例为本地社区筛查发现,占25%;6例为集中隔离点检出,占18.7%,值得注意的是,社区筛查发现的病例比例较前一周有所上升,表明社会面传播风险依然存在。
济南市近期疫情数据趋势
通过对济南市近一个月疫情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10月16日至10月22日一周内,济南市共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6例;10月23日至10月29日上升至78例;10月30日至11月5日小幅下降至65例;而11月6日至11月12日又回升至89例,最新一周(11月13日至11月15日三天)已报告48例,按此趋势,本周总数可能超过上周。
从区域分布来看,历下区、市中区和槐荫区连续四周位居新增病例数前三名,具体数据显示,历下区在过去四周分别报告了15例、22例、18例和本周已报告的12例;市中区分别为12例、16例、14例和8例;槐荫区为9例、13例、11例和5例,这三个区合计占比始终保持在60%以上,是济南市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
济南市疫情防控措施
针对当前疫情形势,济南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已采取一系列强化措施,加强了重点区域核酸检测频次,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已调整为"三天三检",其他区县保持"七天两检"的频率,据统计,11月14日全市完成核酸检测采样412.5万人次,检出阳性32例,阳性率为0.0078%,较前一日略有上升。
强化了重点场所防控,全市共关停密闭娱乐场所236家,限流餐饮场所568家,暂停线下培训机构143家,对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严格执行扫码、测温、戴口罩等措施,11月以来已累计检查各类场所1.2万家次,发现问题并整改432处。
第三,加强了交通卡口管控,全市26个高速公路出入口、8个火车站和1个机场全部设置查验点,11月以来累计查验来济人员286万人次,发现风险人员1246人,均已落实管控措施,数据显示,外省输入病例占比从10月的45%上升至目前的56%,表明"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
济南市医疗资源储备情况
面对可能出现的疫情扩散风险,济南市已做好医疗资源储备,目前全市共有定点救治医院8家,总床位3120张,其中重症床位320张;方舱医院3处,可提供床位5000张,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增至78个,24小时开放,日均接诊能力达6000人次。
药品储备方面,济南市建立了覆盖市、区县、街道三级储备体系,据统计,全市现有连花清瘟胶囊库存85万盒、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120万盒、抗原检测试剂350万人份、N95口罩500万只、防护服50万套,基本能满足当前需求。
疫苗接种工作持续推进,截至11月14日,济南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368万剂次,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达92.3%,加强免疫接种率达85.6%,第三剂次加强针接种人数已突破600万,占总人口的65.4%。
济南市疫情风险评估
根据济南市疾控中心专家分析,当前济南市疫情风险等级为"中风险",主要风险点包括:一是外省输入压力持续存在,近一周外省输入关联病例占比超过50%;二是社区隐匿传播风险加大,多起聚集性疫情涉及家庭、工作场所等;三是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叠加效应可能加剧疫情传播。
模型预测显示,若不采取进一步强化措施,未来两周济南市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可能达到50-70例,存在局部暴发风险,特别是历下区、市中区等中心城区,由于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更需加强防控。
市民防护建议
针对当前疫情形势,济南市疾控中心向市民提出以下建议:
-
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集,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应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数据显示,近期聚集性疫情中,60岁以上感染者占比达28%,且重症风险较高。
-
严格落实"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等个人防护措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正确佩戴口罩可使感染风险降低70%以上。
-
积极配合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统计表明,约30%的无症状感染者是通过常态化核酸检测发现的,早发现对控制疫情扩散至关重要。
-
主动报备行程,特别是7天内有外省旅居史或与病例活动轨迹有交集的人员,应立即向社区报告,近期案例显示,迟报、瞒报导致多起家庭聚集性疫情。
-
尽快完成疫苗接种,特别是加强针接种,研究数据证实,完成加强免疫后,重症和死亡风险可降低90%以上。
济南市疫情防控成效
尽管面临输入压力和本地传播风险,济南市疫情防控总体处于可控状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济南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仅56例,无症状感染者1824例,无死亡病例,与其他同类城市相比,济南市疫情规模相对较小,防控成效较为显著。
这一成果得益于济南市"早发现、快处置"的防控策略,统计表明,济南市从发现阳性病例到完成流调平均时间为4.2小时,到落实管控措施平均时间为6.8小时,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济南市建立的"15分钟核酸采样圈"(全市共设置采样点2860个)也为及时发现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防控重点
下一步,济南市将重点加强以下工作:一是强化外防输入,对重点地区来济人员实行"落地检+三天三检";二是加密重点行业、重点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将快递、外卖等从业人员检测频次从每周2次提高到3次;三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现疫情能够"围住、捞干、扑灭";四是加强医疗资源统筹,保障群众正常就医需求。
济南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表示,将根据疫情发展动态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影响,同时呼吁广大市民继续理解、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