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健康网

新冠疫情表彰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抗疫表彰

抗疫先锋的卓越贡献

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对全球各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北京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领军者,不仅在科研攻关、医疗救治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还在疫情防控、社会服务等领域展现了高校的责任与担当,本文将详细梳理北京大学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各项贡献,并引用具体数据展示其抗疫成果。

新冠疫情表彰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抗疫表彰-图1

北京大学抗疫科研攻关成果

在新冠疫情初期,北京大学多个科研团队迅速响应,投入到病毒溯源、检测技术、药物研发等关键领域的研究中,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 病毒研究: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团队在2020年1月便成功分离出新冠病毒毒株,为后续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2020年2月至3月期间,该团队共发表新冠病毒相关论文12篇,其中5篇发表于《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

  • 检测技术:北京大学工学院研发的快速核酸检测技术将检测时间从常规的4-6小时缩短至30分钟,检测准确率达到99.3%,2020年3月至5月,该技术在北京地区累计应用超过50万次,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

  • 药物研发:北京大学药学院筛选出3种具有潜在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其中一种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截至2021年底,相关研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

北京大学附属医院抗疫数据

北京大学拥有多家顶级附属医院,这些医院在疫情期间承担了大量医疗救治工作,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为例:

  • 2020年1月-4月:累计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187例,其中重症患者32例,治愈出院179例,治愈率达95.7%。

  • 医护人员投入:共派出5批医疗队共计136人支援湖北,其中医生42人,护士94人,医疗队在武汉累计工作时长超过10,000小时,救治患者300余人。

  • 核酸检测:2020年全年完成核酸检测超过80万人次,单日最高检测量达6,000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数据同样亮眼:

  • 2020年疫情高峰期:设置发热门诊接诊量日均200人次,累计筛查疑似病例1,200余例。

  • 疫苗接种:2021年作为北京市首批疫苗接种点,累计接种疫苗超过15万剂次,单日最高接种量达3,000剂。

北京大学校园疫情防控措施

北京大学在校园疫情防控方面采取了科学严谨的措施,确保了师生健康安全,2020年春季学期至2021年秋季学期期间:

  • 健康监测:累计完成师生健康打卡超过1,000万人次,系统日均处理数据约3万条。

  • 核酸检测:组织校内核酸检测超过200场次,累计检测师生员工50余万人次,检测结果阳性率为0。

  • 防疫物资:发放口罩超过100万只,消毒液20余吨,体温计5,000余支。

  • 线上教学:2020年春季学期开设在线课程3,285门次,参与学生超过40,000人次,平台日均访问量峰值达200万次。

北京大学社会服务与心理援助

除医疗科研外,北京大学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 心理热线:2020年2月开通抗疫心理援助热线,累计接听来电5,000余次,服务时长超过3,000小时。

  • 科普宣传:组织专家撰写科普文章200余篇,总阅读量超过1亿次;制作科普视频50余部,播放量达3,000万次。

  • 志愿服务:动员师生志愿者2,000余人次,服务时长累计超过10万小时,服务内容包括社区防控、物资配送等。

北京大学获得的抗疫荣誉

北京大学的抗疫贡献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 2020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 2020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教授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 2021年3月,北京大学医学部抗疫科研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 截至2022年6月,北京大学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抗疫相关荣誉50余项。

具体数据案例:2021年1月北京大学疫情防控数据

以2021年1月这一关键时段为例,北京大学疫情防控的具体数据如下:

  • 校园出入管理:1月1日至31日,校门累计核验入校人员152,864人次,车辆45,732辆次,劝返不符合入校条件人员1,245人次。

  • 健康监测:全校师生每日健康打卡率维持在98.7%以上,累计报告体温异常情况127例,经复核均为普通感冒。

  • 核酸检测:组织全员核酸检测3轮,检测人数累计达78,543人次,结果全部为阴性。

  • 隔离观察:设置隔离观察房间150间,累计使用1,285房日,最高同时隔离人数达85人。

  • 防疫物资消耗:当月消耗一次性口罩85,000只,消毒液3.2吨,防护服1,200套。

  • 线上教学:1月线上开课1,256门次,日均在线学习学生22,000人次,平台稳定性达99.9%。

北京大学抗疫科研经费投入

根据公开数据,北京大学在抗疫相关科研领域的投入巨大:

  • 2020年:投入抗疫专项科研经费1.2亿元,设立应急攻关项目35项。

  • 2021年:继续投入8,000万元,支持长期研究项目20项。

  • 2022年:规划投入1.5亿元,用于后疫情时代研究。

这些经费支持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产出了一大批重要成果。

国际抗疫合作中的北大身影

北京大学还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

  • 2020年3月,向意大利、伊朗等国家捐赠抗疫物资价值超过500万元。

  • 2020年4月,与20余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共享抗疫研究成果。

  • 2021年,承办国际抗疫经验线上研讨会15场,参会人员超过5,000人次。

新冠疫情是对全社会的一次大考,北京大学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强大的科研实力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在这场考验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从科研攻关到医疗救治,从校园防控到社会服务,北京大学在各个环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上述各项具体数据充分展现了北京大学作为中国顶尖高校在疫情防控中的卓越贡献,北京大学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