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健康的科学防线
预防接种是公共卫生领域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通过接种疫苗,人类成功控制了多种传染病的传播,甚至根除了天花等致命疾病,随着医学进步,疫苗种类不断丰富,接种策略也在持续优化,本文将系统介绍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最新疫苗推荐、全球及国内接种数据,并提供科学建议,帮助公众建立正确的免疫观念。
预防接种的科学基础
疫苗通过模拟病原体刺激免疫系统,使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真正的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能迅速识别并消灭它们,从而预防疾病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疫苗接种每年可避免200万至300万例死亡。
免疫接种不仅保护个体,还能通过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当足够比例的人群接种疫苗后,即使未接种者也能间接受到保护,麻疹的群体免疫阈值约为95%,即至少95%的人口接种疫苗才能有效阻断传播链。
当前推荐的核心疫苗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年更新)的免疫规划,以下疫苗被纳入国家免费接种计划:
疫苗种类 | 接种年龄 | 预防疾病 | 接种剂次 |
---|---|---|---|
乙肝疫苗 | 出生24小时内 | 乙型肝炎 | 3剂 |
卡介苗 | 出生24小时后 | 结核病 | 1剂 |
脊髓灰质炎疫苗 | 2月龄起 | 小儿麻痹症 | 4剂 |
百白破疫苗 | 3月龄起 |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4剂 |
麻腮风疫苗 | 8月龄起 | 麻疹、腮腺炎、风疹 | 2剂 |
乙脑疫苗 | 8月龄起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2剂 |
A群流脑疫苗 | 6月龄起 | A群脑膜炎球菌感染 | 2剂 |
WHO建议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HPV疫苗(预防宫颈癌)和新冠疫苗,以HPV疫苗为例,截至2023年,全球已有125个国家将其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中国部分省市已为适龄女孩提供免费接种。
全球与国内接种现状
根据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2023年联合报告,全球常规疫苗接种率在新冠疫情后有所下降:
- 2021年全球有2500万儿童未接种基础疫苗,较2019年增加590万。
- 中国2022年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0%以上,但部分地区非免疫规划疫苗(如流感疫苗)接种率不足40%。
以下为部分疫苗的国内外覆盖率对比(数据来源:WHO 2023年全球疫苗报告):
疫苗 | 全球覆盖率 | 中国覆盖率 |
---|---|---|
百白破疫苗 | 81% | 99% |
麻疹疫苗 | 81% | 95% |
HPV疫苗 | 21%(女性) | 15%(适龄女性) |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疫苗接种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9月,中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4亿剂次,全程接种率超过90%(国家卫健委数据)。
常见疑问与科学解答
疫苗安全吗?
所有上市疫苗均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批签发检验,中国实行疫苗电子追溯制度,每支疫苗均可溯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2年报告显示,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率为百万分之几,且绝大多数为轻微反应。
哪些人群应暂缓接种?
- 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
- 严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
- 已知对疫苗成分过敏者
具体需由医生评估。
不同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吗?
根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灭活疫苗可同时接种,非减毒活疫苗间隔至少28天,例如乙肝疫苗与流感疫苗可同时分部位接种。
优化接种策略的建议
-
关注特殊人群
- 老年人: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
- 孕妇:推荐接种破伤风疫苗和流感疫苗
- 慢性病患者:优先接种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
-
利用数字化工具
多地已开通疫苗接种预约平台,如“健康云”APP可查询接种记录和预约服务。 -
消除接种误区
- 疫苗不会导致自闭症(该谣言源自已被撤销的欺诈性研究)
- 自然感染获得的免疫力可能代价高昂,如麻疹可导致严重并发症
预防接种是成本效益最高的健康投资之一,每投入1美元于疫苗接种,可节省16美元的医疗支出(美国CDC研究数据),随着mRNA疫苗等新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出现更多针对性疫苗,如艾滋病疫苗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免疫屏障的建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及时接种疫苗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的负责,更是对社会公共健康的贡献,科学看待疫苗接种,定期查询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指南,让现代医学的成果真正惠及每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