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新增本土2例:疫情最新动态与防控措施
疫情最新通报
据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2023年11月15日0时至24时,辽宁省新增2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为沈阳市报告,这两例新增病例打破了沈阳市连续15天无新增本土病例的记录,引起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广泛关注。
根据沈阳市疾控中心披露的详细信息,新增的2例确诊病例均为普通型,目前已在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病情稳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这两例病例存在关联性,均为同一家庭聚集性感染,首发病例为一名45岁男性,11月12日开始出现发热、咳嗽症状,13日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其配偶于14日核酸检测也呈阳性,被确定为密切接触者后确诊。
沈阳市疫情历史数据回顾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沈阳市经历了多轮疫情冲击,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3月,沈阳市曾经历一次较为严重的疫情暴发,单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最高达到47例,而在2022年11月至12月期间,沈阳市再次面临疫情考验,11月28日单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达到32例,无症状感染者89例。
2023年以来,沈阳市疫情总体平稳,根据沈阳市卫健委发布的数据,2023年1月至10月期间,沈阳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6例,平均每月新增约5-6例,3月份新增最多,达到12例;而7月份则实现了零新增,此次新增2例打破了10月份以来的零新增记录。
当前疫情防控措施
针对新增病例,沈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了以下措施:
-
精准流调排查:截至11月16日12时,已排查出密切接触者89人,次密切接触者236人,均已落实隔离管控措施,相关涉疫场所已完成终末消毒,环境采样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重点区域管控:根据病例活动轨迹,对沈阳市铁西区勋业三路某小区实施封闭管理,涉及居民约1200人,该小区已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首轮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核酸检测扩面:沈阳市决定从11月16日起,在和平区、沈河区、铁西区、皇姑区、大东区等主城区开展为期三天的免费核酸检测,预计覆盖人口约450万。
-
公共场所防控升级:全市所有餐饮场所恢复50%限流措施,电影院、健身房等密闭场所严格执行预约限流;中小学校暂停所有大型聚集性活动。
疫苗接种情况
沈阳市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底,沈阳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2100万剂次,全人群全程接种率达92.3%,加强免疫接种率达78.6%,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为86.5%,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针对此次新增病例,沈阳市已启动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加强工作,11月16日起,全市各接种点将为符合条件的市民提供第四剂疫苗接种服务,优先保障60岁以上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
医疗资源准备情况
沈阳市卫健委表示,目前全市定点医院储备床位1200张,其中重症床位200张,能够满足当前医疗救治需求,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现有空余床位350张,医疗物资储备充足,可保障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
在核酸检测能力方面,沈阳市单日最大检测能力已提升至150万管,按照10混1的检测方式,理论上可满足1500万人次的检测需求,全市现有核酸检测机构78家,采样人员1.2万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
市民生活物资保障
沈阳市商务局表示,目前全市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监测数据显示,11月16日,沈阳市主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达3800吨,猪肉供应量850吨,鸡蛋供应量320吨,均高于日常平均水平,全市粮食储备可满足市民6个月以上的消费需求,食用油储备可满足3个月以上的消费需求。
为防止可能出现的抢购情况,沈阳市已启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日监测制度,并组织大型商超增加库存,全市13家重点保供企业已承诺不涨价、不断供,确保市民"菜篮子"稳定。
专家分析与建议
辽宁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玮教授分析指出,此次沈阳新增病例表明新冠病毒仍在隐匿传播,随着冬季来临,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王玮教授建议市民做好以下几点:
- 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和密闭空间;
- 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不必要的聚集;
- 注意手卫生,勤洗手、多通风;
- 符合条件的市民应及时接种疫苗加强针;
- 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旅居史。
交通出行政策调整
沈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通知,自11月16日起,所有通过铁路、公路、民航等方式进入沈阳的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市内公共交通(地铁、公交)严格执行扫码乘车制度,乘客需全程佩戴口罩。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加强了进出港旅客的测温验码工作,对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航班设置专用通道和行李转盘,沈阳站、沈阳北站等主要火车站增加了消毒频次,候车室等重点区域每2小时消毒一次。
经济社会影响评估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广胜教授分析认为,此次沈阳新增2例确诊病例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有限,张教授指出,沈阳市政府采取的防控措施精准有度,既控制了疫情扩散风险,又最大限度减少了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干扰。
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沈阳市GDP同比增长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1%,显示出服务业良好的复苏势头,张教授预计,此次疫情不会改变沈阳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趋势。
市民反应与社会心态
记者在沈阳市街头随机采访发现,大多数市民对新增病例反应平静,在铁西区某超市购物的李女士表示:"现在大家都有经验了,不恐慌但也不松懈,按照政府要求做好防护就行。"
沈阳市心理援助热线统计显示,11月16日的咨询量比平日增加约15%,主要涉及疫情焦虑、居家隔离心理调适等问题,心理专家建议市民保持规律作息,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避免过度关注负面消息。
下一步工作重点
沈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 继续深入开展流调溯源,彻底查清传播链条;
- 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监测预警;
- 优化核酸检测流程,提高检测效率;
- 做好医疗救治准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 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沈阳市副市长、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郑滨强调,沈阳将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保障市民生命健康和城市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