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健康网

预防夏季中暑,预防夏季中暑措施有哪些

预防夏季中暑的科学指南

夏季高温天气容易引发中暑,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了解中暑的预防措施、症状识别和急救方法,能有效降低风险,本文将结合最新数据和权威建议,提供全面的预防方案。

预防夏季中暑,预防夏季中暑措施有哪些-图1

中暑的类型与症状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热射病),症状逐渐加重:

  1. 先兆中暑: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
  2. 轻度中暑:体温升高(38℃以上)、面色潮红、脉搏加快。
  3. 重度中暑(热射病):体温超过40℃、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

热射病的死亡率可达50%-70%,必须立即就医。

最新高温数据与中暑风险

根据中国气象局2024年夏季高温预警数据,部分地区气温已突破历史极值:

地区 最高气温(℃) 高温预警级别 数据来源
新疆吐鲁番 8 红色预警 中国气象局
浙江杭州 5 橙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
广东广州 2 黄色预警 广东省气象局

高温高湿环境(如“桑拿天”)更容易导致中暑,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当气温超过32℃、湿度大于60%时,中暑风险显著增加。

科学预防中暑的6大措施

合理补充水分

  • 不要等口渴才喝水:每小时饮用200-300毫升水,运动后适当补充电解质饮料。
  • 避免酒精和含糖饮料:这些饮品可能加速脱水。

调整户外活动时间

  • 避开高温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尽量减少外出。
  • 使用防晒工具:戴宽檐帽、穿浅色透气衣物,涂抹SPF30+防晒霜。

改善室内环境

  • 保持通风:使用风扇或空调,但避免直吹。
  • 控制室温:建议空调温度设定在26℃左右,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关注高风险人群

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户外工作者更容易中暑,家属应特别留意他们的身体状况,确保其处于凉爽环境。

科学饮食

  • 多吃含水量高的蔬果:如西瓜、黄瓜、番茄等。
  • 避免高油高盐食物:这类食物可能加重身体负担。

识别早期症状

若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先兆中暑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处,补充水分,并用湿毛巾降温。

中暑急救步骤

  1. 迅速转移: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
  2. 物理降温:用冷水擦拭身体,重点降温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
  3. 补充水分:若患者清醒,可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4. 紧急送医:若出现高热、昏迷等症状,立即拨打120。

权威机构建议

  •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高温天气减少剧烈运动,外出时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
  • 美国CDC:强调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在高温天气应每天至少检查两次身体状况。
  • WHO:提倡在社区设立“避暑中心”,供无法有效降温的居民使用。

高温天气仍在持续,科学防暑是关键,每个人都应提高警惕,尤其是照顾易中暑人群,确保安全度过炎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